赵堡太极拳历代传人平均寿命(80~90岁以上),远高于习练陈式拳者。

早期(陈长兴时期)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小架(因于源自赵堡镇的太极拳传人)与武当赵堡太极套路行拳基本是一样的,但陈沟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小架,在炮锤长期的影响下,在赵堡太极拳架基础上有添改动作。
区别之处陈式拳带有炮锤发力,外方内园、锤手顿足。尤其在陈发科之后,其儿子陈照奎(在北京)创出陈式太极拳新架后更加速陈式太极拳的发劲。照奎1962年到郑卅教拳,收陈小旺、陈正雷、王西安、朱天才等人传陈式大架(俗称京架)很流行。

  而陈沟村原本流传的陈式小架拳倍受冷落 。(陈发科1887..1957寿命70岁。登科传次子照丕(1893..1972,照丕代表陈式老架小架,寿命79岁,1928年41岁发科定居北京,传太极拳给子陈照奎(1928..1981,照奎创出陈式大架、新架寿命谨53岁。在《太极拳》一书中,陈式太极拳新架后附有一句警告语:‘该拳不适合中老年人习练’。中老年练者若发力越猛寿命越短!)。
 

陈式太极拳在行拳架之中划的大、小园圏叫‘缠丝劲’ 。
而赵堡太极拳行拳架之中的大圏之中套小圏,环环相扣,行拳舒缓柔和、轻玲园活,保持着武当太极拳仙风道骨飘然之度。
赵堡太极拳密传‘背丝扣’,有‘背丝扣’ 套路。赵堡太极拳是完整的太极拳承架套路,‘背丝扣’ 则密不外传。
陈式太极拳则不知‘背丝扣’是啥意思?历史上陈式太极拳是不完整的太极拳。
赵堡太极拳拳架可大、可小、可高、可低、可快、可慢,拳架分有大架、小架、领落、怱雷、腾挪、代理、尺寸、地趟架、并有密传‘背丝扣’拳架和阴阳乾坤架,具有实战、养生独特风格;人人称赵堡太极拳为‘长寿拳’ 。赵堡太极拳历代传人平均寿命(80~90岁以上),远高于习练陈式拳者。

赵堡太极非陈氏太极之支派,而是[老子设教,宓子真传(宓子即宓喜,号尹文,老子之徒)],由[云游道人传经数世至张三丰,三丰此传王宗,再传王林祯,传蒋 发,再传赵堡镇及陈家沟。此派太极之传承胍络至王林祯前,虽不甚清晰;但从王林祯至蒋发→邢喜槐→张楚臣→陈敬柏→张宗禹及八百余门徒→张彦→陈清平→张应昌、陈景阳、和兆元、牛发虎、李景颜、李作智、任长春、张敬芝、武禹襄,则是清晰可见,有据可考的。 
从而是否可得出以下结论: 
1、赵堡太极拳由蒋发所传。 
2、蒋发所传之太极拳是老子太极拳式,张三丰太极拳——即道家太极拳;而不是陈沟太极拳。 
3、陈王廷是陈氏太极拳之创始人;而不是太极拳之创始人。

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,(加上预备式、起势、收势又称七十五式),

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,动作舒展大方,演练时,步活圈圆,环环相扣,无明显发力动作,套路贯穿,有柔有刚,在掌握套路后,即逐步化圆为圈、由简到繁,提高技巧,难度,在演练过程中,练至数趟,一经启动,旁人观之、见走圆画圈,却找不到头与尾,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。 

赵堡太极,在走技方面擅长拿、跌、掷、打、靠诸艺,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,融于套路中,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,在推拿方面,以二人立步推手,、之动作,活步推手,以练采、列、肘、靠、之法。

太极拳是以道家的吐纳、咽津、导引图、龙守、虎引、龟咽、蛇曲等仿生与功法,溶健身、技击与意念活动为一体而发展至今,故道教思想是武当太极拳的核心。道教历来重视养生延寿、修道成仙、追求“长生不老”。其修炼宗旨是“法天贵真、静观天道”,并将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。“重人贵生”是道教的精义,极为重视今生,认为生长、生命、生存,是生道的本体。养生术成了道教的精粹,立足之本。

 而赵堡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,特点鲜明。它要求以静制动,以柔克刚,避实就虚,借力发力,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,随人则活,由己则滞。为此,太极拳特别讲究“听劲”,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,以作出反应。当对方未发动前,自己不要冒进,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,试其虚实,术语称为“引手”。一旦对方发动,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,“彼未动,己先动”,“后发先至”,将对手引进,使其失重落空,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,乘虚而入,全力还击。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,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,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、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,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